如何正確地折疊世界——經濟學視角下的《北京折疊》
文/禪心雲起
故事發生的背景:
23世紀的世界,空間被折疊為金字塔式的三層。
上層:帝國元首及臣僚,包括高級官員、將領、官企主管以及 知識祭師 。
中層:普通官員、軍隊、稅吏、監工等骨幹,努力領會和執行上層意圖。
下層:工商業主、個體戶、農夫等專事納貢的賤民、其他三教九流及 庸俗粗鄙 之人。
在這個等級權力世界裡,上層憑借強制暴力,依靠中層的 先軍政治 ,對下層人進行統治和榨取。隻有上層人才能享受陽光、鮮花、雞尾酒、美食、華衣、舞會、韓劇以及通宵達旦的狂歡,電動床中層可以獲得部分殘羮,並偶爾有機會得到賞賜和晉升;而下層人則擁有稅貢、貧困、疾病、勞役以及無止境的黑暗和恐懼
這個故事一開局就太不科幻,明眼人一看就笑瞭:這不就是現實當中朝鮮之流的國傢嗎?這充分證明筆者除瞭懂點常識外,沒有什麼編故事的才能,這樣的作品註定得不到雨果獎。
同樣缺乏想象力的科幻短篇小說《北京折疊》 卻出人意料地獲取該項大獎。這部小說描繪瞭不一樣的空間折疊方式:第一層空間,看起來更像供資本傢居住(當然還有一個不太清晰的政府管理機構),每天工作和生活24小時,第二層空間,是資本傢雇傭、 剝削 的白領,每天工作和生活16小時,第三層空間,是失去 剝削 價值、被機器淘汰的勞苦人民,每天工作和生活8小時。主人公老刀是為籌得女兒幼兒園高昂學費,冒著生命危險穿梭不同空間的世界,為第二層男白領向第一層女高管送信的第三層 泥腿子 。
為什麼各空間有這麼費解的時間安排?一位被廣泛引用的知乎網友解釋說:
第一世界的人從一個social的場合到另一個social的場合,交換名片和資源,一刻也不得休息;第二世界的人工作之餘,還要把時間用在技能培養和自我提升;第三世界的人在各種充斥著垃圾信息的互聯網上度過,用廉價的食品喂飽自己,又用廉價的社交媒體消耗掉。
在我看來,故事情節首先就像抄襲電影《逆世界》,而且抄的還相當拙劣。故事當中,高層人士不知吃瞭什麼神藥,可以每天不分晝夜地工作和生活,甚至根本不要睡眠,應瞭那句 比你富,還比你勤奮 ,真是氣死人!
中層雇員也不算毫無希望,相比不知疲倦工作和社交的高層人士,生活品質不算太差。說他們被資本傢 剝削 ,也是天大誤會。百年前的法國經濟學傢巴斯夏在《和諧經濟論》中曾指出:
隻要交換是自由的,那用以交換的就都物有所值。
晚於巴斯夏的奧派經濟學傢,用時間偏好-利息理論徹底粉碎瞭謬誤的剝削論:
雇員沒有得到 全部價值 並非剝削,而是由於雇員與資本傢有相反的時間偏好次序,雇員寧願選擇更少的現在財而舍棄更多未來財,資本傢寧願選擇更多的未來財而舍棄更少的現在財 雙方通過自願達成的交易,同時改善瞭處境。他們的利益從來不是敵對而是和諧的。
故事最不合邏輯之處在於:既然底層人毫無 剝削 價值,已被機器淘汰 可依然有人願意雇傭他們跑腿送信。這自相矛盾地說明,他們也能參與到互惠互電動床利的分工合作中來。若不是被人為隔絕到第三層空間,他們本可以通過與 上層 人士的自願交換(這可不是什麼剝削),如迎合這一充滿浪漫色彩的市場需求,辦一傢傳遞愛意禮物的快遞企業。
不缺 滿滿的恨意 ,惟獨缺少經濟科學素養的《北京折疊》作者,並沒有真正理解 剝削 這種現象,更可能發生在本文開頭描繪的世界結構當中。此外,她也不能理解 空間隔絕 象征的階層固化背後,到底隱藏瞭什麼樣的奧秘,還犯下瞭好幾處的經濟學常識錯誤。
勞動人民會被先進機器所淘汰嗎?
底層人被先進機器淘汰,一種典型的反科技勒德份子論調,曾在19世紀工業革命的英國,掀起一場聲勢浩大的砸毀機器運動。雖然這一觀念早被百年前另一位法國經濟學傢讓 巴蒂斯特 薩伊所駁倒,但直至今天,依然有知識分子在散佈這樣的焦慮 新技術設備的發明,會摧毀無數窮人的就業機會。
與這種擔憂相反,事實一再表明,先進機器的采用,不是縮小而恰恰擴大瞭就業!雖然社會的進步發展趨勢之一,是采用節省人力的資本品(當然要註意,不少情況下,昂貴的新機器因不比勞動密集生產更節約成本而不被采用),但也將人力資源不斷從原本繁重的勞動中解放出來,並引導這些資源投入到其他更有效率的生產領域。
汽車的發明, 淘汰 瞭那些泡受顛簸之苦的馬車夫 他們改行去做更輕松的出租車司機;計算機的采用, 淘汰 原先從事繁重計算工作的苦逼數學傢 他們改行去做收入更高的對沖基金專傢。同樣,某種節約成本的自動垃圾處理方式,肯定會淘汰掉人力 垃圾工 ,但這和汽車淘汰掉人力車夫、計算機淘汰掉人力算術師有什麼區別?身處21世紀的我們,還要像那些19世紀以前的那些頑固保守派,把新技術一律斥為 奇巧淫技 而滿懷恐懼和不安嗎?
更重要的是,現代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,造福的可不是深宮大院裡的少數貴族,而是那些街頭巷尾的普通大眾。正是借助於新機器,人類勞動才更有生產效率。這意味著付出同等努力,在更短時間內收獲更高產量的產品。產量增加,價格降低,消費者得以釋放手中的資源,用在他們感覺更 緊迫 的其他地方,比如把時間和金錢轉移到欣賞藝術、旅遊玩樂,或花費在自我學習充電、讓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方面。
每一樣提高生產效率的新發明 資本品,其實都好比 包含著時間 ,意味著當前實現生產目標,所要花費的時間比原先更少,意味著社會財富以更驚人的速度增長。隨著各項物質財貨愈加充足,根據 邊際效用遞減 的經濟法則,消費者選擇和需求會更趨多樣化,從而促進社會分工進一步細化。
生產與服務領域愈分愈細,出現瞭定制個性化服務、靈巧工藝或專門知識的市場需求。就這點而言,那些貫徹大批量-規模生產原理的自動機器永遠不可能替代人工,相反隻會愈加強化知識分工的趨勢,從而導致更多的人力資源需求。就區區一個美容行業而言,現在就分化出美發、整形、修甲、瘦身、按摩、剪睫、護膚 如果細數起來,毫不誇張地說有成千上萬種分工及崗位,每個崗位都需要掌握專門知識的人工。
可見,今後與以往一樣,先進機器非但不會把勞動人民淘汰出局,還會直接或間接地促進社會就業,包括勞動分工種類的豐富和細化、就業崗位數量的不斷增加。不相信這一點的人,隻需要花一點實證功夫,細數一下世界各地繁華大都市不同商品及服務的種類 保守達到上千萬甚至上億種,隨著創新還在每日增加,這個過程隻要不被人為破壞,就永遠沒有止境。
排隊搶幼兒園名額是怎麼回事?
稍微好一點的幼兒園招生前兩天,就有傢長帶著鋪蓋卷在幼兒園門口排隊,兩個傢長輪著,一個吃喝拉撒,另一個坐在幼兒園門口等。就這麼等上四十多個小時,還不一定能排進去。前面的名額早用錢買斷瞭。 《北京折疊》
輪流排長隊 天哪!這聽起來就像蘇聯、古巴、朝鮮那樣的計劃經濟國傢以前每天發生的事。沒錯!排長隊一向是社會主義計劃經濟的典型特征。相信那些年紀大的人,應該多少還記得幾個關於排長隊的前蘇政治笑話。
某國幼兒園以及中小學校招生排隊的情況,原因說起來也不復雜。雖然某國整體上處在市場化變革當中,但仍有不少計劃經濟的頑固堡壘,幼兒、基礎教育就是其中之一。教育行業是仍被計劃體制官僚所把持、沒有得到徹底市場化的領域之一,因此,排隊爭搶名額當然見怪不怪。
公立幼兒園表面收的 明價 看似不貴,但以擇校費、贊助費等名義甚至 紅包 收的暗價可並不便宜。由於供不應求,部分名額被錢權交易的潛規則占走,剩下若幹向社會公開的名額,當然就需要排隊。不少地方的公立幼兒園、學校為 公平 起見,現在更多采用抽簽方式,好像一種變相賭博。
這已經不能更糟 正常人完全不必擔心教育市場化會讓情況惡化,至少收費首先會透明公道起來,而且破除公營壟斷,鼓勵社會資本投入,保障不受限制的市場競爭,顯而易見的結果,就是讓那些收費更廉、教學質量更高、更受消費者信賴的私營學校,更有機會在市場當中湧現和勝出。
盡管有所觸及現實,但很遺憾,《北京折疊》的作者沒有花費筆墨,多少描寫一下背後官僚的嘴臉(相反描寫瞭一個助人為樂的第一空間保障官員),給人造成一種錯覺:這樣的現象,是貧富不均的 萬惡 資本主義造成。
社會階層是如何固化的?
在《北京折疊》中台灣電動床工廠,有一臺龐大的機器進行時空折疊。一個階層的人不通過 正規 的渠道,翻轉到另一階層居住的空間,是一件以身犯險之事,甚至可能陪上性命一條。
不難看出,這個虛構世界的最重要特征,就是不存在遷徙自由。不管這是否可能發生在未來,可以肯定的說,根本不必大費周章地去浪費什麼想象力,近台灣電動床工廠四十年前的某國就完全是這個樣子嘛。
80年代以前,某國何談什麼遷徙自由。尤其是底層農民,入城都要上大隊去打一張證明,沿途辦理食宿才不會被當成流竄分子抓起來。直至改革開放後,底層人才獲得遷徙自由,能夠離開長期束縛身心的土地(土地名義上還是公社或村集體的),到沿海城市去打拼一個屬於自己的新生活。
在這樣的大時代背景下,隻要有長眼的人都能看見,不少過去的農民,通過自己的努力奮鬥及敏銳眼光,更好地抓住瞭市場機遇(實際上就是討得大眾消費者的喜好),依靠消費者手中鈔票的 投票 ,一舉登上瞭財富巔峰。這其間所謂 鄉鎮企業傢 出身的富豪,我就不一一介紹。近年比較勵志的例子,是毫無特殊背景、憑觀眾喜愛掙得億萬傢產的明星王寶強。
在這一進程中,有所謂 階層固化 嗎?當然有。比如不少官二代在商海中的成功就異乎尋常。但這與市場化改革無關,倒和殘留的計劃權力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。不難想象,一個把持政策大權的官員,有時隻要一個電話,就能讓這些權力後裔得到一筆政府采購大單;或者設置某些規章壁壘,就能讓這些貴族子弟面臨的市場競爭消弭無形
米塞斯明智地指出:
許多人常常把市場經濟的企業傢、資本傢,與階級社會的貴族相提並稱,認為他們是一丘之貉。這一模擬的根據,是因為企業傢、資本傢與貴族們都是比較富有的人。但是,這樣的模擬是錯誤的
企業傢與資本傢,就與貴族們不同。他們之有財富,是得力於消費者的光顧。如果他們在市場上遇著勁敵,拿出物更廉、質更美的東西來競爭,他們很快就會失掉所有
財富的這樣消散,有的是在企業傢本人的晚年即已開始。因為年老力衰,不能繼續應付市場的無窮變化;但是,更常見的則是由於繼承人的不振作,以致敗掉瞭先人的遺產。如果不振作的後嗣,還能不失為有錢人的話,那就是由於反資本主義趨勢下的某些制度和政治措施。
可見,如果我們希望有更好的階層流動,唯一方法就是徹底清除這些替代市場消費者 指揮 資源的計劃權力,也即米塞斯所說的反市場制度和政策。遺憾的是,《北京折疊》對問題的實質 計劃、幹預權力在現實世界中所造成的真實階層固化,缺乏真正有意義的思考!
知識分子、白領階層的反資本主義心境
《北京折疊》如今在某國知識分子、白領階層中相當流行,隨著獲獎新聞的刺激,大有刷爆朋友圈之勢。如果說這反映瞭某種文化心理 大概就是米塞斯嘲諷過的反資本主義心境。
米塞斯在《反資本主義心境》一書中,歸納出不少憎惡資本主義及其化身資本傢的緣由,其中有:傳統貴族對暴發戶的文化鄙視、失敗者對成功者的怨氣、 同人不同命 的忌妒心理、知識分子無法進入富人社交圈的受冷遇感、白領高估自己工作重要性的書記員情結、文藝工作者不願受消費者喜好 擺佈 的怨嘆,等等。
除此外,註重自己下一代的中國人,見到富人們有錢讓自己的孩子去讀貴族學校,甚至早早出國享受先進教育,油然而生的危機感,自然轉化成對有錢人的憎惡。其實這種憎惡毫無道理,無論是窮人還是富人,拼命工作的動力之一,難道不就是為後代創造更好的條件,希望後代過上更好的生活。既然人同此心,這樣的憎惡,就隻能是一種不見陽光、極其陰暗的心理。
當然,反資本主義心境的最重要原因,大概就是這些充滿恨意者,沒有從智識上真正理解資本主義的運作方式,有意無意地把它當作一個隻有利於少數人、自私貪婪、零和博弈的邪惡制度,以為采用某種占據道德高點的方法,多少能遮掩自己的怯懦無能。但與他們的粗陋理解相反,資本主義才是唯一符合道德原則、建立在自願合作基礎上、真正有利於普羅大眾的制度體系。
在這裡給出一個實在的建議:大傢與其浪費時間去讀《北京折疊》之類膚淺又缺乏想象力的小說,來滿足自己低格調的 擼者 (loser)情懷,倒不如去閱讀黃華僑老師新譯的《米塞斯大傳》,看看一個真正有學問的自由主義知識分子,在不受世人理解的逆境當中,怎樣不失傲然剛勁的強者風范。
B02B5060D57B8A28
留言列表